分享空間

【音頻】日本經濟之父 獨奉孔子為師(三)

《論語與算盤》驚悟儒學真諦

——讀《論語與算盤》驚悟儒學真諦

文/劉如(讀書筆記)

既然我們已經知道,日本的資本經濟,整個構架,從銀行、保險,到各界事業的根基,都是澀澤榮一,從明治6年開始,帶領大家逐一建立起來的,也知道他每天擺在案頭用於指導自己一切行動的,就是孔子的《論語》一書,那麼,他具體是如何讀書,如何認識,如何運用的呢?我從他的另一部《論語講義》中看到了明顯的思想踪跡。

澀澤榮一
澀澤榮一網絡圖片

身體力行方為學問

澀澤榮一認為,孔子的學問不是用來研究的,根本目的是要在生活中進行實踐的,否則,所有的學問都會失去其價值和意義,或者說,根本無法成為自己真正的學問,最終成為讀死書,不僅無法真正地領會和運用,反而把自己的曲解當成孔子的思想,這實在是誤人子弟。

比如說《學而》篇裡的這一段:

子曰:「弟子入則孝,出則弟,謹而信,泛愛眾,而親仁,行有餘力,則以學文。」

我們先看看這句話的大致意思:孔子說:「學子們在家要孝敬父母長輩,出到社會要敬重朋友師長,謹言慎行,言而有信,廣泛地平等地敬愛眾人,親近有仁德的賢者,這些事都做好了,有閒暇餘地,才去學習文章文學之類的書籍、著作。」

孔子-網絡圖片

澀澤榮一在解讀這句話時,非常明確地指出,孔子的教育,全部基於日常實踐,而不是空談,不會高談闊論地賣弄理論。注重行動上的實踐的同時,也注重行動的動機。也就是說,他認為孔子把日常生活的點滴,一個人如何在家在外都做到孝敬、仁愛所有人,看成是最重要的。點點滴滴的生活,待人處事,全都要做到,要實際踐行孝悌仁愛,才是第一位的,才是有用的。其他的知識,文藝等才能,是第二位的,有餘力才去學習的。是相輔相成的。進一步學文章典籍、歷史等,為的是更加理性,客觀,不流於狹隘的自我,不使得行為迷失正道。讀書做學問的根本目的還是為了實際的運用,指導自己人生中遇到的一切問題。

他說,從青年時代起,他就讀懂了孔子的教育主旨,非常討厭高談闊論、空有豪言而自己不務實、不身體力行的做法。明治六年他投身實業界以來,一直堅守孔子務實的教導。因此非常明白,經濟和道德並不矛盾,關鍵是如何在從事經濟的時候同樣實踐君子的仁德,如今的人所學的和自己的行為不能合一,從而否定從商,鄙視商業和商人,這完全是錯誤的想法,自己不敢從商,不敢在經濟領域實踐孔子要求的仁德,反倒曲解孔子,認為君子不能經商和富貴,或者乾脆排斥和詆毀孔子,豈不是如同自己根本沒有嚐過某種食物,而認為它不好吃是一樣的嗎?知道某種食物而沒有親自嚐過,就跟讀了孔子的話,而根本沒有親自實踐過是一樣的。

金錢本身沒有罪過,關鍵是自己面對它的態度,如果憑著正道賺取,把錢用在民族的公益事業,為的是富國富民,還有比這更有意義的事嗎?

這就是澀澤榮一的觀點,他對孔子這句話的看法。所以他毅然投身經濟事業。要讓大家看看經濟界同樣可以運用孔子的教導。

其實,多少人都讀過孔子的這句話,但是有幾個人認真想過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和重要性!這句話原本想來是孔子帶著弟子們周遊列國時,師生間一問一答時,孔子所說的話,並非文章,後代的弟子回憶起夫子當年說的話而記錄下來,於是後代的弟子們便研究起文章來了,比起誰讀的多,掌握的多,懂得的各種典籍多了。於是人們讀書的目的都忘了,甚至為了求取功名而讀書了。理解得非常狹隘、迂腐。

無悔的選擇來自堅定的信念

這裡要說明的是,澀澤榮一當年決定從商,遭到親朋好友的強烈反對。人們誤解他是為了賺錢,不是君子所為,而且告誡他,商人被人看不起,你將來會後悔,但是他卻說,不是商業本身有問題,而是當時的商人從商的目的和做法有問題,才被人鄙視。他明白,孔子教人成為君子,是指在一切事物,在家和在外都好好對人,要廣泛愛人,仁愛他人,當然包括商人,並非不讓人從事跟錢有關的事業和工作。做什麼事都能做正,才是真正的君子,多少人都看不懂這一點,極端地理解孔子,所以全都反對他。

可見我們今天看到的受人尊重的日本的資本經濟事業,在幕府末年和明治初年,根本不存在,從商是被看不起的。他能毅然辭去大藏省的高級政府官員職位,放棄大好前途,堅信只要在經濟活動中,實踐孔子的教導,就一定會使得資本經濟在日本立足並繁榮起來,這樣的想法和選擇,需要很大的勇氣,而這份勇氣,並非豪言壯語,而是來自他對孔子真正的理解和堅信,所以心中有數,絕不後悔。

也正因此,他在眾人的否定中,誤解中,堅定地踏踏實實地一步一步創立銀行,保險,鐵路,海運等500多家實業設施,以實際行動造福社會,以信義仁德導正經濟行為和交易原則,形成了良好的經濟風氣,使得商界,成為受到世人尊重的行業,商人地位終於得到了認可,也才有今天日本的繁榮。他的信念,他的實踐,獲得的成功,是真正地弘揚了傳統的仁德,使得人們看到經濟領域只有走正,才會獲得長久的繁榮,才會得到尊重,如果孔子泉下有知,定然十分欣慰,十分滿意在日本有這樣一位得意門生。

( 圖片編輯:Wada )

-分享空間
-

© 2024 希望之聲日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