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覽天下 人文教育

老祖宗的五句話 學會了受益無窮

聽衆朋友您好,歡迎收聽博覽天下

中国古人很注重道德品行的修养。我們小的時候也常聽老人們說些人生哲理,只是常常理解不深,就會左耳進右耳出。其實很多流傳下來的一些至理名言蘊含著很多人生智慧和人生哲理,让人受益无穷。今天我們找出古人說過的五句話和聽眾一起分享,想必大家都會有收穫。

第一句話:天下事有難易乎?爲之,則難者亦易矣;不爲,則易者亦難矣。

這句話出自於清代文學家彭端淑的著名散文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。這句話的意思是說,天下的事情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?只要肯做,即便困難的事也會變得容易,如果不做,即使是容易的事也會變得困難了。

故事是這樣的,四川郊野有兩個和尚,一個很窮,一個富有。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說,我想去南海你覺得如何?

富和尚問到,你怎麼去呢?

窮和尚說,我只要一個水瓶,一個鉢就夠了。

富和尚說,多年來我一直想雇船順江而下,都沒能成功,你又如何去得了呢?

可是到了第二年,窮和尚從南海回來了,並告訴了富和尚,富和尚深感慚愧。

四川距離南海有幾千里路,富和尚去不了,而窮和尚卻去了,而且又回來了。

文章通過一窮一富兩個和尚的對比,作者讲了难与易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,可以相互转化,转化的条件就在于人的主观努力。

由此可見,成功與行動,堅持與立志,事在人為。用今天的話講就是“世上無難事,只怕有心人”。

第二句話:與人不求備,檢身若不及

這句話出自《尚書·伊訓》。意思是說:修身的原則是不求全責備他人,對自己則要經常檢點不及他人的地方,做到自我完善。我們常說的:嚴於律己,寬以待人,說得就是這個意思。

而現實生活中,有些人往往過分地苛求和責備別人,過多地寬容和原諒自己,從而影響了人際關系的和諧建立和發展。更有人專門拿自己的長處與別人的不足比,結果比來比去,自己的長處越來越少,而不足卻越來越多。

第三句話:金無足赤,人無完人

這句話出自南宋詩人戴複古的《寄興》一詩。詩是這樣寫的:“黃金無足色,白璧有微瑕。求人不求備,妾願老君家。”這句話的大意是:世上没有纯而又纯的金子,白璧也會有細微的瑕疵,對人無需求全責備,即便你有些小缺點,我仍然願意與你一起相攜相伴,白頭偕老。

詩人是借了一位婦女對丈夫說話的口吻,用黃金和白璧做比喻,說出了與人交往的原則。黃金、白璧尚且不可能絕對地純,那作爲社會的人,豈能沒有一點缺點和弱點呢!所以,要學會看別人的優點,不吹毛求疵、不求全責備。

第四句話:獨學而無友,則孤陋而寡聞

這句話出自《禮記·學記》中,這直接的翻譯就是:獨自學習而沒有朋友一起切磋,就會孤陋寡聞。它的意思是告訴人們:朋友之間的互學互助也是增長知識、修養德行的重要因素。大家相互观摩,取长补短,互相受益。如果没有朋友之間的互相切磋解难,人便会浅陋而见识不广。

孔子也曾經說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,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”也是強調朋友之間相互學習的重要。

第五句話:靡不有初,鮮克有終

這句話出自《詩經·大雅·蕩》,是召穆公斥責昏庸無道的周厲王時所作的一首詩中的一段話。”大意是說:人們做事情一般都會有個好的開始,但很少人能堅持到最後,做到“善始善終”。在古人看來,“立身行道,終始若一”,是人世間最難做到的一件事。

《論語》中記載子夏的話說:“有始有卒者,其惟聖人乎!”。意思是說,能夠有始有終,大概只有聖人(才能做到)吧!”

所以古人也常將靡不有初,鮮克有終這類警語刻在盤盂幾杖上,爲的是在進退俯仰之間常能觀覽以自警。

聽眾朋友,這五句話我們如果能常常溫習一下,是不是會受益匪淺?

-博覽天下, 人文教育
-, , , ,

© 2024 希望之聲日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