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西信州玉山的陳生,准備到下岩寺去。當時,陳生才十三四歲,是去縣裡買東西回來,走到半路的小橋上休息,見到前面有一個道人,早就坐在橋上。道人雖然氣概不凡,身上卻長滿了瘡垢。陳生雖然是個小孩子,然而一見道人,心裡就認為他不同尋常,於是就加倍禮貌。
道人好像平素認識他似的,笑著對他說:“你走了多少路了?”陳生說:“三四十裡了。” 道士說:“這樣肚子一定餓了。我這裡已經准備好了一件東西招待你。”說著,伸手從懷裡掏出兩個油糍粑給他。陳生接過來,吃了一個,很高興。到吃第二個時,粘膩腥臊,氣味熏人。陳生還是不嫌棄,稍微用河裡的水,洗了一下,又吃下去了。
一會兒,陳生向道士告別離去時,覺得步履格外輕快,心情格外清爽。從此以後,便能預知未來的事情。
遠近的人們來請他預測,他都很恭敬的接待,而且講信用。大家一起幫他買牒,幫他削發為僧,稱他為“陳和尚”。凡是境內的水旱災害,或疾病瘟疫,請他祈禱,總是靈驗。
鄉裡人在三伏天時,問他下雨的日期,他說:“在某日某時”,保證一點不差。
宋孝宗乾道九年的七月,全縣大旱,讀書人聯名投書給一位姓丁的邑宰(當地的主要長官),乞求他召請陳和尚祈雨。陳和尚迫於民情,勉強答應了大家的請求,然而心裡卻不相信丁邑宰。
祈雨的道場已經辦好以後,丁邑宰派人去問陳和尚,說:“您能知道哪天有雨?”陳和尚說:“明天下午三點至五點。但是必須非常虔誠,而且齋戒清潔,才能得到感應。”
到了第二天下午,卻沒有下雨。丁邑宰叱責他蠱惑百姓,准備把他交給司法部門。陳和尚笑著說:“全縣的人,都舉行了齋戒,虔誠的祈禱天神,盼望著及時雨,以便使禾苗復蘇。但是,只有長官你一人照舊吃葷。作為人民的父母官,如此不關心百姓疾苦,反而歸罪於我嗎?”丁邑宰說:“你怎麼知道我吃葷?”陳和尚說:“今天你已經吃了鹹鴨子,還剩下半個,廚房的大師傅也不敢吃。現在還在廚房的罩子裡。我沒有瞎說!”丁邑宰悵然自悔,說:“希望容我洗心懺悔謝罪,重做三天道場,那樣不知能否得到雨?”陳和尚說:“你誠心做到了,再試看三天以後怎麼樣。”
於是,丁邑宰重新開始,再做三天道場。等到道場結束,陳和尚退下時,暑氣蒸熱。忽然見到一片雲從西北方向升起,一聲巨雷炸響,頓時大雨傾盆而至,連接下了一晝夜才睛。丁邑宰說:“不能怪神不靈,只怪自己心不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