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文教育

20年後的報應

20年後的報應

南宋,信州趙家村一戶趙姓人家,趙某娶妻剛一年。一天,趙母出外探訪親戚並留宿外地,夜裡來了強盜,殺了趙某,搶走財物,擄走趙某的妻子。此案成了懸案,凶嫌始終沒有被抓。 兒子死了,媳婦不見了,從此趙母寡居二 ...

【音頻】古公亶父

 古公亶父是後稷的後人,是周王朝的奠基人。他重修後稷,積累德行,普施仁義,國人都愛戴他。  古公亶父原是一個小國-豳國的國君,当時西北邊地的戎狄常来侵擾,想要奪取財物,古公亶父就主 ...

看日本經濟之父 如何解讀儒典 《論語》

【音頻】日經濟之父 解讀儒典《論語》(十二)

文/劉如(讀書筆記) 接下來,是《論語》的第十一段,這段話,突然回到關於孝的論述,不少人將這段話當作慧眼識英才的智慧,但澀澤榮一的講義中同樣沒有解讀,我們可以試著發揮自己獨立的思考,並教給孩子。有趣的 ...

看日本經濟之父 如何解讀儒典 《論語》

【音頻】日經濟之父 解讀儒典《論語》(十一)

文/劉如(讀書筆記) 學而篇,從起頭的「學而時習之」講到「民德歸厚矣」,基本上,儒家的首部經典——《論語》的核心(教育)主旨,通過孔子師徒四人的論答,已經闡述清楚了:讀書學習是為了明白如何做人,做一個 ...

看日本經濟之父 如何解讀儒典 《論語》

【音頻】日經濟之父 解讀儒典《論語》(十)

文/劉如(讀書筆記) 今天,我們會學到一句人人皆知的成語:慎終追遠。它就來自《論語》:「慎終追遠,民德歸厚矣。」此話是孔子的高徒、四書之一《大學》的作者——曾子所說的話,而且就在孔子說完「君子不重則不 ...

【音頻】七缸水

            王獻之的書法藝術,同他的父親王羲之一樣,在我國歷史上享有盛名。然而 ...

看日本經濟之父 如何解讀儒典 《論語》

【音頻】日經濟之父 解讀儒典《論語》(九)

文/劉如(讀書筆記) 通過子夏的話,我們明白了真正有學問的人,是指在家能盡孝,對外能做到忠信的人,跟我們今天認識的學問,完全不是一個概念。那麼孔子聽到子夏的話,又會做何指教呢?讓我們通過澀澤榮一的講義 ...

看日本經濟之父 如何解讀儒典 《論語》

【音頻】日經濟之父 解讀儒典《論語》(八)

文/劉如(讀書筆記) 前文留下子夏所說的那句「賢賢易色」沒有解釋。澀澤榮一說,正是子夏的這段話使他讀懂了孔子學問的真諦,敢於在明治前後,商人被人鄙視的時代,下定決心離開政壇,立志投身商界。因此,讓我們 ...

【音頻】王安石下棋識人

        北宋名臣王安石業余時間喜歡下棋,他做宰相時,家裡養著幾個下棋人。王安石忙完每天的公務之後,回到家裡,常常 ...

看日本經濟之父 如何解讀儒典 《論語》

【音頻】日經濟之父 解讀儒典《論語》(七)

文/劉如(讀書筆記) 孔子以兩句話總結和指導有子和曾子後,弟子子夏接著說了一句話,得出對學問的本質上的理解,等於替代孔子講明學問的基本概念。看完這句話,人們必然恍然大悟,何為孔子指的真正的學問。 子夏 ...

信守诺言的季布

【音頻】信守诺言的季布

 信守諾言是中华民族的傳統美德, 流傳千古的成語“一諾千金”不僅反映了古人重諾言、重信用,也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,任何物質金錢都比不上一個人的高尚人格和誠信的美德。  “得 ...

看日本經濟之父 如何解讀儒典 《論語》

【音頻】日經濟之父 解讀儒典《論語》(六)

文/劉如(讀書筆記) 前文,講的是孔子回答弟子的兩句話:子曰:「道千乘之國,敬事而信,節用而愛人,使民以時。」子曰:「弟子入則孝,出則弟,謹而信,泛愛眾,而親仁,行有餘力,則以學文。」這兩句的第一句, ...

波斯老人的镇国宝珠

【音頻】波斯老人的鎮國寶珠

李勉路過睢陽時,忽然有一個波斯國的老人,拄著拐杖急匆匆地趕來找他,神情可憐地對他說:“我是個漂泊異鄉的外國人,如今重病在身,時間應該不多了,我想到揚州卻擔心孤零零死在半路上。我聽說您是個德高望重的好人,就來請求您把我帶到揚州吧!”

度量大必然福份大

【音頻】度量大必然福份大

宋朝的範仲淹,從小就懂得立志。有一次他去算命,走到一個地方,看到一位算命先生,他索性就問:“你幫我看一看,我能不能當宰相?”

這位算命先生,一輩子從來沒有見過:一個小孩子,居然開口就說要當宰相,也著實嚇了一跳。他就問範仲淹:“你小小年紀,如何口氣這麼大?”

範仲淹有些不好意思,接著又跟算命先生說:“不然這樣好了,你再看看:我能不能當醫生?” 算命先生有些納悶,為何志願如此懸殊?就問他:“你為什麼選擇這兩個志願?” 範仲淹回答:“我想:不能為良相,就為良醫,因為良相跟良醫,最能救人。”

看日本經濟之父 如何解讀儒典 《論語》

【音頻】日經濟之父 解讀儒典《論語》(五)

  文/劉如(讀書筆記)   上期說到,曾子既然以「吾日三省吾身:為人謀而不忠乎?與朋友交而不信乎?傳不習乎?」來向孔子匯報自己是如何具體實踐君子的仁德修養的,那麼接下來必然是孔子對曾子這句話的回答。 ...

© 2024 希望之聲日本